代表性客戶包括家樂福、全聯、鮮乳坊等。
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,2022年全球零售業AI技術導入規模約達84.1億美元,預估至2032年將增至457.4億美元,年均複合成長率(CAGR)達18.45%。例如Google Cloud 2023年推出貨架檢視AI解決方案,藉由產品與價格標籤辨識機器學習模型,透過產品圖像與文字特徵即可辨識所有類型產品,並能夠將所得資料轉換為洞察資訊
所以一個政黨除了事先篩選提名人選之外,更要清楚地瞭解提名這個人的理由,沒有那種雲淡風輕、談笑避過的空間。但是政黨提名有爭議的民意代表人選,本來就是一件可受公評的事情,如果一個政黨真的確定提名「國安有疑慮」甚至是有任何爭議的人選,這個政黨就得自己出面解釋清楚提名的理由。但是綠營已經火力全開、強烈抨擊台灣民眾黨,直指他們讓這樣的人進入國會危及國安。本文經《德國之聲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:客座評論:「陸配」參政和台灣的民主素養 延伸閱讀 藍白合將公布協商時間,傳前中共幹部列民眾黨不分區,賴清德:藍白國會過半,台灣門戶洞開 習大大「親自指揮,親自布署」藍白合大戲,柯與侯的政治生命也差不多結束了 是宗教統戰或和平之神?兩岸媽祖信俗交流的「雙面刃效應」 面對中共借刀殺人的「介選」攻勢,台灣並非居於絕對劣勢 中國統戰滲透地方創生團體?國發會:地方創生不應成統戰看板,將檢討獲獎與補助資格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他們對台灣的付出和一般台灣人沒有差別。以徐春鶯這件事來說,現階段還沒有確定提名,說不定網路流傳的那份所謂名單,是被拿來試風向、測水溫,或者是所謂有心人士用來炒作輿論的農場作品,要是太早下結論、搞得輿論沸沸揚揚,讓真正的議題脫軌的話,反而未必是台灣民眾之福。如今Meta提供使用者兩種選項,一種是免費但有廣告的方案,另一種是零廣告的付費方案。
施倫斯本月稍早說:「在個資保護權領域引入這個想法是一大轉變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Meta最新的決定顯示歐盟法律的深遠影響,撼動了先前的免費模式。Meta表示,用戶仍然可以免費使用有廣告的平台,但付費用戶的個資「將不會用於廣告」。
而由於使用者可能傾向選擇前者,如此一來就能幫助Meta的廣告業務不受影響,同時也不違反歐盟規範。新聞來源 Meta避免挨罰 提供歐洲臉書IG用戶付費零廣告方案(中央社) 臉書IG歐洲11月推付費零廣告 恐掀隱私權法律戰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歐盟限制Meta投放個人化廣告,歐洲FB、IG無廣告訂閱制最快11月上路,每人每月最多付19歐元 歐盟《數位服務法》5大規範正式上路,Meta、Google、TikTok如何因應新一波科技監管? 歐盟《數位服務法》點名Google、臉書、TikTok等19家網路平台,4個月內須符合該法規範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然而維護隱私權人士先前曾警告,他們會對這類費用提出法律挑戰。此外,18歲(含)以上才能購買訂閱服務。但維護隱私權人士先前表示,這類舉措是試圖規避相關規定。智慧型手機版則是8歐元。
臉書IG歐洲11月推付費零廣告 恐掀隱私權法律戰 (中央社)美國科技公司Meta 30日說,歐洲臉書和IG用戶11月起將能付費訂購無廣告版本,不會被定向廣告追蹤。Meta表示,歐盟法院裁定訂閱模式是「廣告資助服務的有效同意形式」,但著名的網路隱私權捍衛人士施倫斯(Max Schrems)猛烈抨擊這種僅結束追蹤付費用戶的做法。《法新社》報導,Meta對網路版平台使用者提供每月9.99歐元(約新台幣343元)的零廣告付費方案,對iOS和Android版平台使用者則提供月付12.99歐元(約新台幣446元)的方案。Meta避免挨罰 提供歐洲臉書IG用戶付費零廣告方案 (中央社)社群網路平台臉書(Facebook)和Instagram(IG)的母公司Meta 30日表示,為了配合歐洲聯盟(EU)「不斷演進的」規範,11月起將提供歐洲使用者免除任何廣告的訂購方案。
卡魯加提表示,「問題在於,這種因用戶行為而產生的費用……是否被視為一種自由選擇」,並指出預計只有少數用戶會選擇付費版本。我們將在法庭上下為此抗爭。
歐盟的規定對Meta豐厚的廣告收入構成風險,因為他們試圖限制Meta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使用用戶個資。Meta今年稍早遭到愛爾蘭的資料保護專員公署(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)罰款3億9000萬歐元(約新台幣134億元),並警告不得以所謂「合約」作為依使用者網路活動對其投放廣告的法律根據。
」歐洲經濟區包括歐盟27個會員國以及冰島、列支敦斯登侯國和挪威。」 根據智庫「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」(Bruegel)附屬研究員卡魯加提(Christophe Carugati)說法,Meta的方案從表面上看將「完全符合」歐盟規範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《法新社》詢問訂閱選項是否會緩解歐盟對隱私問題的疑慮時,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(EC)並未立即回應。他說,接下來將由歐盟成員國決定線上平台是否有權提供一個二元選擇,讓用戶選擇是要免費服務但被追蹤,或是為隱私付費。Meta說:「民眾可選擇購買無廣告的訂閱服務,有助平衡歐洲主管機關的要求,同時為用戶提供了選擇,又能讓Meta持續為歐盟、歐洲經濟區(European Economic Area)和瑞士的所有人提供服務。
訂閱服務將適用於個人相關的臉書和IG帳號。維護隱私權人士先前曾警告,他們將對此類費用發起法律挑戰,指控科技企業要求用戶為基本權利付費,同時規避法律上有關隱私規範的行動。
卡魯加提認為這個問題將成為任何法律挑戰的重點。Meta認為採取這項訂閱服務的措施,將緩解歐盟主管機關對自家蒐集個資和廣告定位方式的疑慮
別忘記「一票即可動議罷免議長」的那條會議規則還在啊……(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,原文請看作者Patreon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誰之這說法一出來,共和黨內反對聲不止,於是Jordan硬着頭皮再來第三輪投票,結果比上次又跌了五票。於是共和黨又要來一輪推選,但坦白說結果已在牆上:激進派是咬死青山不放松,溫和派推誰出來也沒用。到了投票前夕,他逐個會見溫和派的共和黨議員,說不會讓在搖擺選區的他們難做,才總算順利當選。現在由這樣的人擔當繼副總統之後總統繼承順位的第二人,認真難看。
而對於傳媒來說,當下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情就是:誰是Mike Johnson?畢竟在這天之前,他只是一名寂寂無名的後座議員,粗俗點說可謂「悉尼老鼠」(誰認識你)。接下來會如何呢?還是那個老格局:共和黨的激進和溫和兩翼各自可以否決對方。
如是者,在共和黨內不記名投票下,Jordan被移除候選人的位置。議長人選還可以共和黨團結一致便能決定(雖然很明顯已十分難),但預算案還是要民主黨主導的參議員加上拜登簽署才行,也就是最後恐怕還是要靠溫和派和民主黨協調通過——然後激進派再次反枱。
Photo Credit: GettyImagesTom Emmer於是乎,Johnson順利成為正式候選人,並旋即在會議廳中獲所有共和黨議員全票支持下當選議長。到了這個時候,共和黨已經嚴重分裂,議長人選已經要反過來思考:不是誰最受歡迎,而是誰得罪人最少。
但他比之前兩位更不堪。雖然表面上看這一次激進派是贏了一仗,但接下來的財政預算之爭又是另一回事了。但他本身完全沒有現成的人際網絡,如何籌款呢?沒有錢,又如何叫得動一眾議員聽他的指揮投票呢?世上無名小卒忽然變成最強政客的案例不是沒有,烏克蘭的澤連斯基不就很成功嗎?但這種恐怕還是例外多於常態吧。他也沒有多少政治歷練,本身來自的選區可是PVI R+14,深紅選區來的,「瞓響度都贏」那種,忽然跳上全國舞台可有把握?現在共和黨在野,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既為最高級別的政治人物,本來的一大功能是去籌款。
激進派堅決不支持Emmer,於是他在短短數小時便決定退出,不想如Jordan那樣在會議廳投票中出醜。這發展速度之快,相對於之前三星期的原地打轉,讓輿論嚇了一跳。
他可是支持推翻2020總統結果的。坦白說,經過之前兩次的難產,這分明就是三剎位來的,為什麼還會有人去爭?怎樣也好,經歷五輪投票後(其實用Instant Run off Voting的話一輪就得,但共和黨原則上反對IRV的,只好一輪一輪的浪費時間去投,雖然近乎完全是同一件事……),代表溫和派的Tom Emmer勝過了代表保守派的Mike Johnson,成為第三位的共和黨議長候選人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接下來多名共和黨人蜂擁而上,爭住要做議長候選人。
留言0